协会活动
您的位置:首页 > 协会活动 > > 未来三五年,家居卖场怎么办?

未来三五年,家居卖场怎么办?

来源:宁波家具家居 日期:2014-07-17 阅读:0
        提到家居卖场,给人感觉具有“统一灵魂”的卖场好像极其少见(少见到几乎见不到)。我们所常见的家居卖场,不管其装修得如何豪华气派,影响力多大,不过是“家居菜市场”“家居码头”或“家居集散地”,或者就是“家居乡场”——若干卖家居的人,守着固定的摊位,天天在这里“摆场”,然后周末、或逢年过节搞促销活动吸引人来“赶场”。

        在这样的情形下,一个家居卖场是否兴旺,取决于若干摊位(铺面)的生意。

 

       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增长,带动了家居生意的走高。任何一地的家居市场,生意都十分火爆。并不存在哪个家居市场运作得好,哪个市场运作得差。很多人概念中的好与坏,并非市场运作的好与坏,而是看其商家店面装修的档次。一些规模大、管理强势的市场,借机威压了很多品牌,出现“斯德哥尔摩效应”,其管理人员也大都气势逼人,目空市场。

 

        在很多地区,有一些从来不做宣传推广、很长时间连市场许可证都办不下来的家居市场,一度也是顾客盈门,生意兴隆,其铺面十分紧俏,可谓一铺难求,偶有一间铺面转让出来,转让费都高达数十万,而且受让者竞争激烈,要花大本钱向市场管理人员私下“勾兑”才能得手。这说明什么?过去的家居市场,不需要什么有水平的运作;假如很赚钱,那并不是运作得好,而是和山西那些搞煤炭的土豪一样的原因。那些山西土豪,现在怎么样呢?

 

        所以,过去的家居卖场几乎都过着天堂一般的日子,坐等收租金(而且想怎样涨价就怎样涨价,你不干就滚,你的铺面早就有人虎视眈眈),就可以活得悠哉悠哉。如果再在商家的广告费中捞一笔,那简直美得无法形容,“倍儿爽”。

 

        遗憾的是,今天,美好的日子似乎正在离开我们,远离我们。今年以来,很多家居商家已经感到生意明显冷秋,这给“寄生”在商家身上的很多卖场也提出了一个新问题:如果市场继续加速清冷,一些入驻商家无法经营下去,商铺再不如过去那样紧俏,而且这样的日子还不一定有好转的迹象,未来该怎么办?

 

        显然,面对当前的销售渠道多样化,互联网不断冲击实体店,价格透明化等的一系列现实问题。卖场需要改变生存模式,由“寄生”模式转为“共生”模式。市场与商家的关系不再像过去那样关联度不高,而要生死与共。


        过去卖场的生存,是寄生在广大入驻企业身上的,靠收取大家的租金生存。这种模式非常初级、原始,没有任何技术含量。在商家生存状态良好的背景下,没有什么大的问题,其矛盾只有不断上涨的房租和商家的承受力之间的矛盾,只要市场不是过分黑心,或者虽然很黑心但是商家还能承受的时候,问题不大。但是,当本身就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的商家都生存艰难、甚至无法生存的时候,卖场就无以为继了。现在,我们正在开始进入一个这样的阶段。

 

        那么,面对这样的情形,卖场应该怎么应对呢?


        立即将“寄生”模式转化为“共生”模式。


        所谓“共生”,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共同生存,共谋发展。


        一个“共”字,蕴含至少这样几个要求:①市场和商家的价值观要“共”,基本理念要“共”;②市场和商家的价值打造方向要“共”;③对顾客市场的培育要“共”。


        一个真正的卖场,应该具有包含入驻商家在内的统一“灵魂”。也就是说,一个市场应该有一个独有的、与其他市场区分的、属于自己的文化,这个文化的核心是大家统一遵循的理念。卖场转变为“共生”模式后,应该制定简单明确的理念,反复加强解读,并引导商家共同遵循,共同践行,同时,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经营管理:


        一、帮助商家成长。要建立所有商户的综合档案,针对每一家商户的特点和不足,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,引导商家转变理念,帮助商家打造团队,提高商家的营运能力;


        二、协助商家做生意。与商户一道,共同开发顾客群,共同拓展工程市场,帮助厂家所设的窗口或总代理级别的商家建立并完善经销商网络;


        三、培育良性顾客市场。和商家一道,共同对顾客市场进行健康的培育和引导,引导关于家居消费的健康观念,切忌通过畸形引导或价格战来误导顾客,扰乱顾客市场。


        总之,未来有前景、受欢迎的卖场,必定是和商家紧密团结在一起,并引导商家奔向统一目的地的企业。市场与所有入驻商家是“一体关系”,共生共荣。整个市场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。


        要做到这点,任重而道远;但如果做不到...你懂的!